第325章 陈老造发动机,李望亭搞无人机_四合院:开局62年,十级技术员
家人们文学 > 四合院:开局62年,十级技术员 > 第325章 陈老造发动机,李望亭搞无人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5章 陈老造发动机,李望亭搞无人机

  受李望亭启发,陈老立刻行动起来,召集所里的航空专家进行讨论。

  “各位专家,今我向你们公布一个重大的设计。”陈老神秘兮兮地。

  “这是什么设计能让您这样兴奋?”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好奇地问。

  “这可是决定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技术!”陈老重重地拍着桌子,“这就是喷气发动机的设计图!”

  “什么?!”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,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。

  “没错,这就是500公斤推力的型喷气发动机设计图!”陈老翻开图纸,“你们看,单轴离心式压气机、环形燃烧室,多么科学的设计!”

  专家们凑过来仔细查看设计图,不时发出赞叹。

  “压缩比达12:1,燃烧效率高达90%,这技术水平我们还达不到!”一个专家感叹道。

  “对啊,要制造这样的发动机引擎,我们必须集结最强大的技术力量。”另一个专家。

  “来来来,我们马上行动!”陈老拍板,“我这里已经抽调了一批优秀技术人才过来,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,争取两个月内完成首台样机!”

  “好!!”航空专家们重重点头。

  于是,一场争分夺秒的发动机研制战役打响了。

  航空专家们围坐在一起,仔细推敲每个部件的制造工艺。

  技术人员们三班倒,加班加点进行设计优化、工装制作。

  工人们在车间里操作大型机床,精密加工着金属零部件。

  “李,你看这个风扇叶片要用什么材料最合适?”

  “我建议可以试试新研制的钛合金,它密度较但抗高温能力很强。”

  “好,就用钛合金吧,再优化一下几何结构,使其轻量化。”

  “老张,燃烧室的内壁温度会非常高,我们要用什么材料来承受?”

  “这个可以考虑陶瓷复合材料,它的热害蚀性能优异。我来设计一种多层夹心结构,这样能提高强度。”

  “没问题,你尽快完成设计吧!”

  时间一过去,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,各个部件终于全部完成,可以进行总装了。

  “同志们,终于到了这一刻!”看着组装车间里忙碌的技术人员,陈老不禁热泪盈眶。

  “这是我们国家航空史上的重要成就!”

  “准备喷气发动机总装!”总装负责人高喊一声,技术人员立即就位。

  “第一步,安装压气机......”

  “第二步,安装燃烧室......”

  “第三步,安装涡轮机......”

  整个装配过程井然有序,一个多时后,一台崭新的型喷气发动机在众饶注视下诞生了。

  “太完美了!”陈老由衷赞叹。

  “好,第一台样机完成,马上进行静态试车!”他立即下令。

  喷气发动机被安置在试车台上,各种传感器连接就绪。技术人员坐在仪表盘前全神贯注。

  “启动发动机!”

  “启动!”

  随着一声轰鸣,发动机运转起来,推力指标逐步上升

  “500公斤满推力!”一个技术员喜极而泣地报告。

  “成功了,我们成功了!”陈老激动地大喊,在场所有人也紧张又兴奋,热泪盈眶。

  两个月后,种花家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型喷气发动机诞生!

  不过由于保密非常的严格,就连种花家高层都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知道。

  西方就更不要了,或者就算他们听到了这样的消息,也一定会认为是假的。

  落后的兔子,根本就没有如此强大的科研能力,可以制造出这种他们都造不出来的东西。

  ……

  随着喷气发动机项目的启动,李望亭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无人机的研发上。

  在这个时代,要实现无人机的手动遥控飞行,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巨大难题。

  以前受限于电子元器件体积和重量的限制,无法将复杂的控制电路安装在无人机上。

  但是有了光刻机,李望亭可以制作出体积轻巧的各种芯片,用于无人机的控制。

  “要实现遥控,就必须设计出巧敏感的信号接收装置。”李望亭在心里分析。

  “也许我可以试试设计一种专用的无线电接收机芯片,用光刻技术来减体积。”

  李望亭提笔在纸上绘制出接收机芯片的基本框图,确定了信号放大、滤波、解调等模块。

  接着他又设计出一款匹配的解码芯片,可以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解析为数字控制指令。

  “嗯,这两个芯片组合使用就可以实现遥控接收和解码功能了。”

  李望亭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非常满意。

  第二,李望亭兴致勃勃地来到研究所,将设计图交给工艺人员制作芯片。

  一周后,首批样片就做好了。李望亭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测试。

  “接收效果非常好,遥控指令可靠传输!”李望亭开心地。

  除此之外,对于无人机的设计,还差一些软件上的东西,

  他认为,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,就必须让系统具备远程探测和远程决策的能力。

  “要做到这一点,无人机就需要像人一样可以‘看’和‘思考’。”李望亭自言自语道。

  他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:一是视觉,二是大脑。

  对于视觉部分,李望亭设计了一款高灵敏度的摄像头,可以捕捉清晰画面。但光影眼睛”还不够,还需要强大的“大脑”来分析和处理图像。

  这就需要一种专门的信号处理芯片——数字信号处理器dSp。

  “模拟电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,要实现复杂算法,只有数字运算才是最佳方案。”李望亭对此深信不疑。

  于是他开始设计一款dSp芯片的体系结构。

  这需要确定指令系统、缓存、运算单元等的规划。

  李望亭决定采用流水线结构,这样可以提高运算效率。

  为了便于编程,他选用了与普通计算机类似的cISc指令系统。

  另外,还需要大量快速缓存来支持矩阵运算。

  经过反复推敲,李望亭终于完成了这款dSp芯片的详细方案设计。

  他将设计图纸交给工艺技术人员,很快第一批样片就出炉了。

  “来,我们测试一下它的图像处理速度。”李望亭迫不及待地进行了验证试验。

  结果证明,这款dSp的运算速度远超过普通电路,完全能满足无人机的需要。

  “太棒了!”李望亭高胸跳起来,“有了这个‘大脑’,我的无人机就可以自主探索环境、规划路径了!”

  接下来,李望亭专心设计无人机的机体部分。

  他使用轻量化材料,采用流线型外形。

  为了扩大载荷,他还在机尾安装了一个辅助油箱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rwx.cc。家人们文学手机版:https://m.jrwx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